作者:马健
有一种铭记在心里的记忆,是怀念!有一种心灵深处的悸动,是感恩!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祝福,是歌颂!而在我的人生长河里,那艘名为“启航”的小船,便停泊在湖北师范大学!
学校进修,照亮航程
2003年,我从江苏镇江师专毕业后,踏入了家乡的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。自从我踏进新校园的那一刻起,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“流水的兵”,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,在每一个平凡的教学日子里挥汗泼墨,辛勤付出。
由于学历有限,后来在校长的鼓励下,我顺利考入了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。当我赶到湖北黄石市,踏入湖北师范大学的校门,我在心里呐喊:我终于要变成一名研究生,我的人生将重新启航。
自此,我在湖北师大进修学习中如破浪之船,顺风速进;如骏马由缰,任意驰骋;如庖丁解牛,游刃有余。在湖北师大老师的教导下,我认真学习,刻苦努力,一次次旗开得胜,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。
在湖北师大学习期间,我每天呆在宿舍看书,在教室自习,还经常去学校的图书馆。尽管湖北师范大学的图书馆不是很大,几间房子,几排书柜,几张桌椅,藏书也不多,可谓十分“寒碜”,但是在这里我如获至宝,喜爱看书的我兴奋不已。我一有时间,便跑到图书馆去,时间长了,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已经熟悉我了。有时候忘记带借书证,他们也会热情地邀请我进去:“进来看吧,我知道你是进修的研究生马同学,下次记得要带哦。”我接到这样的邀请,简直受宠若惊,进入图书馆大门,如同阿里巴巴进入宝藏秘洞一样,我的心脏扑通扑通直跳。
在进修的两年时间里,我把湖北师大图书馆里的书,基本看过了一遍,有的还念念不忘,重新借来再看。多年来,我对湖北师大的图书馆一直记忆犹新。以至很多年后再回忆,如果当时不是看了那么多“闲书”,我给孩子们讲课也没有那么多故事,我爱上写作的道路也不会那么宽阔,或许人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。
感谢恩师,没齿难忘
老师,如同辛勤的园丁,培育桃李、名满天下;老师如同红烛,燃烧自己、照亮学生;老师如同春蚕,默默无闻、无私奉献;老师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我们、无怨无悔。在湖北师范大学,我遇到的所有老师,都是那么敬业。
带领我们的班主任是李治平老师,教风严谨,十分敬业。李老师不管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,都有他的独到之处。我记得李老师每次给我们讲课,都会引经据典,知识渊博的他经常让我们茅塞顿开。李老师管理班级,以鼓励为主,经常表扬好人好事,细微处挖掘亮点。班上的同学偶尔犯些错误,他只是说事,从不说人。毕业后,大家同学相聚,经常说到李老师,言辞中对他总是充满着敬意。在文学院,李老师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,严谨扎实的学术态度在学生们心中有口皆碑。
教数学的袁永新老师,我们感觉他有大儒风范。他讲解数学题目时,常常不带任何的讲义、教具就直接走上了讲台,或许一切知识都深深篆刻在他脑海里。袁老师思维敏捷,绝不拖泥带水,即使要画图什么的,也很少用圆规、三角尺等工具,他总是徒手画直线、圆形等,总是信手拈来,游刃有余。我们也都十分喜欢听他讲课,犹如讲故事一样,带着历史的谜团,走进数学的殿堂……
湖北师范大学虽然是一所地方院校,但是有一群爱岗敬业,尽心尽责的好老师,他们身体力行,教书育人,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正是因为这些恩师的无私奉献和精心教学,才使得我们顺利毕业,还有的同学继续读博,有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。
恩师们的大爱精神,让我们这些跨出校门十多年的学生至今难忘,倍感自豪!
同窗情谊,砥砺情深
进修了两年,我和同学们从大江南北汇集在一起,尽管各地风俗人情不一样,但是大家深知相聚不易,十分珍惜同窗情谊。
我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十分富裕,尤其还有一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,他们生活节俭,有时连食堂里两块钱的白菜豆腐都舍不得买。生活虽然清苦,但大家的友谊却越结越深,有时学习资料都是相互借着,不懂的问题相互探讨;有时候吃饭时,总是把饭菜打到一起,大家相互夹菜,分享美食,不分你我。
我们同在一个班级,但是把集体荣誉看得十分重要,班级之间,也在相互较劲。无论是学习、劳动,或者各类比赛,班上的同学都是齐心协力,争取最好的成绩。那时候每一期的黑板报,那是班级的门面,下课后大家都会围上去看一看,既看本班的,又看其它班级的,既看内容,又看版面布局,每一期的黑板报大家都会比一比,暗自较量一番。我和我们班的几位同学经常在一起商量,绞尽脑汁为黑板报布置版面、插图等,尽可能地让人耳目一新。
记得有一次,我在《黄石日报》发表了一篇散文,于是便把这篇文章收入进黑板报。当时老师讲解这篇散文时,一边阅读着文字,一边指着黑板报上内容,让我骄傲自豪了好一阵子。现在想来,大家为黑板报尽心尽力,不仅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,而且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。
尽管如今,我从湖北师范大学毕业十多年了,但是校园难忘,师恩永记,同学情深。我在湖北师大重新启航人生,那是一段十分美好的回忆,我相信以后所有的不期而遇,都将是最美好的久别重逢!
难忘湖北师大!感恩湖北师大!